小卒仔就是小卒仔
臺語確實不好學,例如「天暗了,趕緊去睡。」這句話,用國語,可能要寫成「時間晚了,快去睡吧!」臺語語國語這兩種語言可能同源,由於演化過程,環境不同,詞意漸漸地分歧,語法也有區別。上面的例子對聽者來說,還能會意,但下面再舉一個例子,用小卒仔罵人是小卒仔,臺語的意思只是國語的小兵,小兵立大功,不過打戰的時候,還是得聽上面長官指揮,臺語的小卒仔的意思也僅止於此,羅文嘉罵別黨的人小卒仔,記者卻把小卒仔解釋成品德不好的
人,這是過度解讀,很不好,會造成兩造衝突。
翻譯注重信達雅,銓釋臺語的用詞更要重視信達雅,否則銓釋錯可能造成的傷害,不是一時的疏忽所能預料的。
我們都知道一言興邦,一言喪國,詩經毛詩序說:「詩言志,」表示說出來的話是心裡所想的,羅文嘉罵人,並沒說人家品德不好,記者這樣一銓釋,可能又要引起軒然大波。
語言是一兩面刃,統治者為了某種原因,禁說臺語,現在很多人不會說臺語,每次選舉,才跪下來,向選民說:「我是吃臺灣米,喝台灣水長大的。」又說幾句臺語,說他是台灣人,選舉選得那麼辛苦,何苦來哉!
小卒子就是小卒仔,沒有其他意思,無關品德,不要加油添醋,除非想要弄狗相咬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