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謠 芒種雨與九降風
以前臺灣並沒有天氣預報這回事,看天氣,就得聽老人的經驗,或按照時序,有農民曆可查。
下面這首民謠,把時序,天氣變化,以及風俗民情說得很真確。歌詞如下:
正月痟查某,
二月痟蛤鼓,
三月痟媽祖,
四月芒種雨,
五月無焦土,
六月火燒埔,
七月好普渡,
八月是白露,
九月九降風,
十月三界公,
十一月冬節圓,
十二月好過年。
注釋
1. 痟(ㄒㄧㄠˋ;siau4)瘋;以前都寫成(狂去王加肖),現在電腦打不出來。
2. 查某指未出嫁的女孩
蛤鼓(ham
3. 媽祖指的是年紀較大的女人,例如大姊頭仔罵人:「我是恁祖媽!你敢對我怎麼樣?」這裡不是我們崇拜媽祖。
在臺灣農民過年後一月到三月休耕閒在家裡,年輕人沒有其他娛樂就是痟某,痟女人由年輕的痟到老的,媽祖並不老,真正老的是媽祖婆,從前的人壽命短,女人二八是荳蔻年華十六歲,但過了二十歲便是老處女了,到了三十多歲快接近四十歲,她們穿著就像老太婆,而男人到了上五十歲,留著鬍鬚,看起來簡直老得不知道怎麼說。
上面我說的事實,你不相信,以為我在說故事,可以說: 4. 芒種雨(ㄇㄥˊㄓㄨㄥˋㄏㄜ;vom2 zon4 ho1)又稱穀雨,也就是梅雨。四月是清明節,清明時節雨紛紛,在臺灣北部稻作兩季,插秧一定要在清明節以前,不然收割就跟下一季插秧撞期了。
5. 焦(ㄉㄚ;da1);燒焦了,臺語叫做臭火焦(ㄘㄠˋ ㄏㄟ ㄉㄚ; cau4 he1 da1)。無焦土就是無乾土。
6. 七月夏季太陽最烈,到處熱烘烘,草埔仔的草都枯死了像被火燒過一樣,所叫做火燒埔
7. 三界公指天官、地官、水官;司天、地、水三界的神,天公,土地公,還有海龍王。我小時候在家裡拜天公,去廟裡拜土地公,拜媽祖,前面說三月痟媽祖,並非如現在信眾崇拜媽祖。這裡的媽祖指的是年紀較大的女人。
8.普渡:大家都很叔熟悉,不必多作解釋。
9.白露:白露,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每年在9月7-9日之間。太陽位於黃經165°。八月節過後,陰氣漸重,天氣漸漸轉涼,晨時分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,秋屬金,金是白色,所以叫做白露。
10.九降風:九月北風初烈,入冬東北季風漸強,風速度每秒可達二十公尺。刮風的時間在北臺灣可數十天。《淡水廳誌》:「八九月後,雨少風多,其威愈烈,掃葉捲籜,塵沙蔽天,常經旬不止。惟新莊、艋舺四山環繞稍減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